漫步石景山: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2024-04-19 -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是我国乃至亚洲唯一一座以冰川遗迹为主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是一座以冰川为主题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冰川博物馆于1989年由原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和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建立。 2009年完成改扩建,占地面积63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约4320平方米。 1956年被北京市政府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厅分布

冰川博物馆分为十二个展厅,共两层。 位于一层的一至五展厅主要介绍冰川的基本知识、功能和作用,并展示地球的演化和地质时期的冰河时代。 二楼第六至第十展厅介绍中国第四纪冰川及研究成果,以及现代冰川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一展厅为遗址保护区,第十二展厅为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晶体陈列。

展示展览

展示展览由冰川主题展览、多媒体演示、划痕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博览园四部分组成。 收集和展示的藏品主要来自第四纪地质时期。 这里发现的钉头鼠尾状冰川划痕遗迹形成于距今约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河时期。 它们是北京西山冰川遗迹中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文物。

冰川博物馆藏有披毛犀、猛犸象、东北野牛、普氏野马、幻龙、贵州龙等骨骼和化石。

猛犸象生活在1万至4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 成熟的猛犸象长5米,高约3米,门牙长约1.5米,重4-5吨。 猛犸象在鞑靼语中意为“地下居民”。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猛犸象是在一场突然的冰河时期死亡的,这导致它们的身体在死后立即被冻结,所以它们未来没有时间分解。

冰川划痕是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携带的碎石、砾石等与基岩露头摩擦而形成的痕迹。 冰川划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划痕上宽下窄,呈钉头鼠尾状; 其次,它们有一定的方向性(一般与山的方向相同); 第三,冰川划痕一般都比较光滑,不像其他划痕那么尖锐。

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玄武岩上的第四纪冰川划痕,是1952年水利部高级工程师李杰在勘测永定引水渠时发现的,后经证实。李四光和前苏联地质学家纳利·乌金鉴定。

冰川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特色矿物,如电气石、方解石、萤石等。

冰山是方解石的一种,是最常见的天然碳酸钙矿物 CaCO₃。 方解石晶体形状多样,其集合体可以是晶体簇状,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石状、土状等。敲击方解石可产生许多方形碎片,故名方解石。 硬度3,密度2.6-2.8,玻璃光泽,透明,无色或白色。

科普实践活动

为拓展服务公众功能,冰川博物馆有效改进展览方式,丰富展览内容,增强展厅吸引力。 现已逐步打造出“冰川博物馆喜迎新年”、“移动博物馆”——科普大篷车、“青少年地质勘探队”科普夏令营三大特色品牌科普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出行前请提前询问景区是否开放。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华门口大街28号28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