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关于武则天墓的风水传说
梁山在乾县城北6公里处,北依群峰,南望光让,东接九宗,西连翠屏,巍峨险峻,气势磅礴,古树茂密,古柏不存,西有魔古环绕,东有博赫环绕,环境幽雅,气氛庄严,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巍峨的梁山自古以来,具有区位显赫,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优势。史料记载,秦始皇在山上修建了“梁山行宫”,汉武帝时又加以整修扩建。山下有磷寨,相传汉武帝在此地夺取白磷,故而得名。相传隋炀帝也在山上修建了“青羊宫”。 唐朝时,武则天选择梁山为陵,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公元683年初李治葬于此。公元705年,陵门重开,葬“大圣皇武则天皇后”。从此,梁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山,被著名的乾陵——天府皇帝的合葬地所取代。
乾陵依山而建。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为主峰,挺拔高大,南二峰较低,东西相望,顶有上栏,远看其形似女子两乳头,故称乳峰。乾陵占地面积230平方米,陵墓依山而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石人、石马、石狮雕刻十分精细,狮昂首怒目,马屈身俯首,石像更是栩栩如生。唐高宗李治、周天子武则天都葬于此,名为陵墓,其实与皇宫无异,只是阴阳相隔,此处地貌突出。 该山主峰巍峨高耸,直插云霄,前殿明亮,左右严整,四周环水,实为世间难得的吉祥宝地。
乾陵建筑格局与长安城相同,分东、西、南、北四面,呈方形。城南东起乾陵乡沈家池村(即城东南角),西经朱雀门、岛道村,再西行至下沟经黄巢南部的上坡岭(俗称榜巢岭)。城墙全长1450米,呈东北约3度。南墙东西长657米,即城内朱雀门,东西宽27米,南北宽15米。北墙与南墙相等,亦长1450米。 乾陵位于东南北方向约2度,东墙长1582米,北偏西2度,西墙长8226米,北偏西2度。乾陵坐北朝南,面向丙、癸、丁、癸四个方向。明堂十分宽敞明亮,东、西、南、北四兽排列位置完美,低头拜佛。此洞窟被称为“双乳洞”、“少阶洞”。乾陵选洞之说始于唐高宗李治。唐高宗驾崩于京城洛阳,临终时说:“百姓虽安乐,吾性命危矣。若天地神明能延吾寿一二月,吾可回长安,虽死亦无憾。”(《旧唐书》卷五《高宗记》)。
武则天为了完成高宗的遗愿,决定在渭北原选一处地方。传说她命令当时有两位著名的术士,一个是闻名世界的占星家袁天罡,一个是算命先生李淳风,为皇帝挑选一块风水宝地。袁天罡接到命令后,走遍了全国,也没找到自己中意的地方。后来,他越过秦岭,翻过岐山,来到关中。他看见一座紫气冲天的大山,正好和北斗七星相交。他赶紧上山,找准方向,掏出一枚铜钱埋在松散的泥土里。李淳风接到命令后,越过阴山,走过草原,沿着渭水向东走,突然发现秦川大地上突出着一座奇怪的石山。这座石山是天然形成的石山。 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位躺在蓝天白云下的睡美人,头顶密林,两条纤细的大腿微微翘起,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上面居然长着一对高耸的“乳房”。李淳风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急忙上山,把毛蟹插进石神,然后站起来回朝。袁天罡和李淳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选定了陵址,回京报告。他们都说陵址选在了好市郡的梁山上。武则天派人去查探,他们指着梁山主峰半山腰的某个地方说:这就是选定的地方。使者问:“你怎么知道的?”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了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插了一只毛蟹。 使者叫人把上面的松土除去,“在场的人都震惊了:李淳风的毛蟹竟然卡在袁天罡埋葬的铜钱洞里,真是太神奇了,真是天意啊。”使者如实汇报了情况,武则天听后很高兴,重赏了袁、李二人,并决定选梁山为陵址。从此,唐高宗李治和周皇后武则天就葬在这里了。
如果有藏家想了解此类藏品详情,请添加下方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