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安庆 安庆名人
安庆魅力名人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西汉居巢(今桐城)人。 好奇的计划。 秦末,项梁被劝立楚怀王的后裔为王。 秦军包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人作为最后的将领去救援赵国。 后来他成为项羽的重要谋士,辅佐项羽称霸诸侯,被尊为“亚夫”。 冯黎阳侯。 多次劝项羽尽快消除隐患,但其父背叛刘邦,一度设下“鸿门宴”,但此计并未被项羽所用。 后来项羽更加怀疑刘邦的反常阴谋,削弱了自己的权力,于是愤然离开。 途中,背生坏疽,病逝于彭城。 今巢湖市有“亚夫山”。
李公霖(1049年—1106年),字伯时。 宋宁熙二年(1069年)中进士。 任南康常衡尉、泗州记事参军。 元符三年(1100年)辞官还乡。 先后定居春秋山、龙眠山等地,被封为龙眠居士。 喜古博学,善诗,精书法,尤工绘画。 其画法受顾恺之影响,又师从吴道子。 他“扫去粉白,只用淡墨”的白画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亦善画山水,偶画花鸟。 南宋的季石古,元代的赵猛、张沃,明清的仇英、丁云鹏、陈老莲、苏云从等著名画家都曾描述过他们的白描法。 主要作品有《西苑图集》、《罗汉图》、《解波图卷》、《五百映真图》、《考经图卷》、《五马图》、《龙眠别墅图》等。 等待。
戴名时(1653年—1713年),清代文学家,字天佑。 安徽桐城人。 擅长撰写历史传记,关注明代历史事件,采访老人,研究野史。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版了《南山集》,其中收录了方孝标《云贵纪闻》中记载的许多南明桂王时事。 五十七岁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三年后,被弹劾为监察御史,被指控“谋反”,被杀。 此案牵连数百人(方小标已死,尸体也被屠杀)。
刘大奎(1698—1779),清代散文作家。 字采福,小号更南,小号海峰。 他是安徽省桐城市人。 副龚,黟县知县。 崇尚古文,师从方苞。 受到姚鼐的高度评价,是“桐城派”的重要作家。 强调“理、书、经”,要求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气”、“音”、“言”,同时能够阐明程朱理学。 他所写的散文多宣扬儒家思想,包含不少社会文本。 着有《海丰文集》、《诗集》等。 方苞:桐城人,1668—1749年,安令皋,号望溪,康熙年进士。 清代“桐城派”(文学创作派)的创始人,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于世。
方苞(1668—1749),字安令皋,字望溪,康熙年进士。 清代“桐城派”(文学创作派)的创始人,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于世。
张廷玉,清朝大臣。 字恒臣,号彦斋。 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 康熙年间,官至内阁学士、民部侍郎。 世宗继位后,升任礼部尚书,入指南书房,任《圣祖实录》副院长,编修史记、日常生活笔记。 。 他深入工作,还被任命为《明史》社长。 廷玉深受世宗信任,参与许多军事和国家大事的决策。 他还负责许多重要文件。 雍正四年(1726年),进晋大学士。 任军事参赞七年。 当时为了在西北征兵,专门设立了军机处。 策划和策划,大部分都是他自己亲手决定的。 世宗死后,命他与鄂尔泰同侍。 乾隆初年,任宰相辅佐、《世宗实录》总管。 三年(1738年),放弃宰相头衔,继续以学士的身份执掌机器。 玄金被授予乐玄波三级称号。 他与尔泰是三朝元老,曾多次主持顺天乡试、会试。 国内外的姻亲、子侄、弟子、前任官员,无不一一列出。 高宗忌讳他们,时常镇压他们。 在朝中任职的大臣官员也多次参与弹劾。 高宗与他日渐疏远,因年老,于乾隆十三年自请为官。 并请求按照世宗的圣旨,在死后享有太庙的权利。 的。 随即,张廷玉并没有亲自来到宫门口致谢,而是严厉批评了他,并砍掉了伯爵,剥夺了他的生命。 他又与姻亲触犯了法律,将以前赏赐的东西全部没收了。 二十年三月卒。 谥号文和,仍命享太庙。 清代,只有汉族大臣张廷玉才有资格享受太庙。
姚鼐(1732—1815),清代散文作家。 字季川,号孟古,姓西宝轩,世称西宝先生。 他是安徽省桐城市人。 乾隆年间进士、刑部郎中、御史。 主管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 其学以经学为主,兼有史学、诗文。 曾师从刘大奎,为“桐城派”主要作家。 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和“言章”为手段,表达儒家的“义”,以阳刚、阴柔来区分文章风格。 他还发展了刘达的仿古思想,主张从模拟古文的“韵声色”开始,进而模拟其“神韵”。 著作多与书序、碑传有关,一般以程朱理学为题材。 着有《西宝轩全集》,选编《中国古词汇编》、《五七言现代诗笔记》等。
吴汝纶(1840—1903),清末散文作家。 字芝甫,安徽桐城人。 同治进士,官冀州知州。 后任首都大学首席教授,赴日本考察学术体系。 曾师从曾国藩,是“曾氏四弟子”之一。 他与李鸿章关系密切。 已故桐城派作家。 谈及时事,他非常关注“西事”。 着有《桐城吴先生全集》。 桐城中学创办人。
张伯钧(1895-1969),安徽桐城人。 早年毕业于武昌师范学院,曾任安徽省宣城师范学院校长。 1922年进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 参加北伐,历任北伐军司令部宣传科长、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 参加“8月1日”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副主任。 同年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 1928年与谭平山等人在上海组建中国革命党。 1930年与邓演达等共同创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当选为中央干部协会理事。 1933年参加“福建革命”,任中华民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民主活动,被聘为第一届、第四届全国参政会政治委员。 1941年参与组建民主政治同盟,任中央常委、组织委员会主任。 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他与沉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和与中共的合作。 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 1948年,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他从香港前往东北解放区,参加新一届政协的筹备工作。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 光明日报社社长。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严凤英(1930-1968),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她的真名是戴凤,艺名是凤英。 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 12岁时,她向严云高学习唱黄梅戏,但遭到部落和家人的宽容。 后来她离家出走,正式开班,艺名改为凤英。 1946年在群粤剧院演出,以《小辞典》、《春游》轰动安庆。 他的名声导致了灾难。 严凤英离开安庆前往南京,离开黄梅戏。 1951年回到安庆。1953年调入安徽黄梅剧团,历任安徽黄梅剧团演员、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她的歌声圆润活泼,表演简单细腻。 她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的长处,融入自己的风格。 她被誉为天下颜派。 代表剧目有《猪杂草》、《神仙配》、《驸马》、《牛郎织女》、《蓝桥社》、《柳井》、《沙子帮》、《红色宣传员》、《 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比赛,获得女演员一等奖。文革期间,她被指为文艺青年。宣扬封建主义的美人蛇,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1968年4月7日晚,她屡遭批判,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 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严凤英骨灰安葬仪式。
吴航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超导理论专家、教授。 安徽桐城人。 1950年毕业于我校高中,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长期从事扎实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