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名中都|安徽人游安徽·国庆游滁州
在滁州市凤阳县,有一座古城遗址。 古城墙已被岁月侵蚀,成为废墟。 古城门楼仿佛让我们看到了600多年前的车水马龙。 这就是明中都遗址。
明中期都城遗址位于凤阳县城西北淮河南岸,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历时六年。 它在古都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 明代中都遗址地理环境图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生于凤阳、兴于凤阳、一生勇猛的农民领袖。 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但也是充满争议的。 征服国家后,首都将设在哪里? 他觉得家乡凤阳好,因为“江淮前有险,又有水运便利”。 于是他力排众议,定凤阳为中都。 他立即调集人力、财力,开始修建宫殿和城市。
● 钱潮宫殿区发掘现场鸟瞰图
明代都城分内、中、外三城。 外城周长30多公里,中城称为紫禁城,周长近8公里,内城称为紫禁城,周长3.68公里。 它近似正方形,总面积比北京故宫还要大。 有文物专家称,它“是朱元璋整合我国两千多年来所有都城建筑精心打造的一座豪华都城”。
但历史给凤阳开了一个玩笑,朱元璋自己也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 中都城动工已六年,宫殿、殿堂、坛坛、庙宇、衙署、街道、城门、水关等都即将竣工。 突然有一天,朱元璋突然下达停工令,“停止在中都工作”。 后来决定定都应天。
● 国家明皇城遗址公园现状
● 明代宫城东华门遗址
中都城是代表朱元璋矛盾与沉思的象征。 先构建,然后停止。 朱元璋没有提及这段时间的摇摆和商议,清史也没有记载。 今仅存明中都遗址。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志介绍说:地面残存的建筑有宫城午门、西华门月台、南城墙西段和西城墙等,长约1100米。 还有鼓楼的基座。 这些建筑非常宏伟,特别是午门须弥座上的石刻,是明代石刻的精品。 保存下来的石雕有龙、凤、海水、如意、狮子、海马、犀牛、仙鹿、牡丹、牡丹、莲花等。
如今,凤阳明中都遗址已拆除修缮,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春天是外出探古的最佳时节。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志介绍说:现在正在种植牡丹、玫瑰、芍药、马鞭草、荷花、樱花、海棠等。 春天,满地都是花的海洋,非常美丽。
● 明中都宫城南护城河外美景
● 明代宫城午门美景
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无数战乱,透过明中都遗址,仍能感受到昔日的辉煌。 明京城的午门、西华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城墙”。 午门底座须弥座浮雕和城内石刻,是我国京城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珍品。 这些文物向世人展示了这座宏伟的“明代古都”的深厚文化内涵。
● 明、中都琉璃瓦
● 明中都盘龙石基
● 明中都字砖
虽然他们没有定居在凤阳城,但朱元璋却在凤阳为他的父母、兄弟、嫂子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陵墓。 洪武二年改名应陵,后改名黄陵。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南7公里处,历时13年建成。 皇陵前有一座长长的神道。 神道两侧有石雕,造型逼真,雕刻精细。 石像数量之多,雕刻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 数百年过去了,他衣服上的扣子等精美装饰依然清晰可见。
● 明皇帝陵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王志介绍说:明帝陵目前保存下来的主要部分是中轴线,包括神道和陵墓,保存得比较完好。 内有神道石像三十二对。 从北到南有麒麟、石狮、华表、石马、御马,还有虎、羊、文官、武将等。保存有帝王陵墓碑和无字碑各一对。 下来了。
朱元璋是一位著名的孝皇帝,他亲笔为明皇陵题写了1105字的碑文。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的王志向我们介绍了明帝陵墓内石刻的特点:一方面数量众多,可以达到普通陵墓的两倍。 其次,雕刻非常精美,无论是造型还是雕刻都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风格。 比如像肖像的胡须、表情、服饰等都雕刻得非常精细。 同时,明皇陵内的一些石雕也相当巧妙。 比如下半身镂空、脖子侧斜的马、牵马的御马师等,都雕刻得十分生动。 它不再是过去那种死板的形状。 这是一种创新,开创了陵墓石雕造像的新潮流。
如今,想要去凤阳欣赏明中都遗址和明帝陵的人们,该如何前往呢?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王志说:凤阳的地理位置就在安徽中部,交通非常便利。 乘坐高铁至蚌埠南站,从蚌埠南站到凤阳仅需20分钟左右。 也可以选择自驾,即走高速公路。
王直还特别呼吁游客参观明中都遗址和明皇陵要注意一点:明中都遗址和明皇陵都非常重要。 明中都城是我省唯一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 明皇陵在帝王陵墓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里不仅有精美的文物,而且考虑到它们对明清时期都城和陵墓制度的重要影响,因此对古都陵墓的研究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因此,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凤阳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对明中叶都城和明帝陵墓的保护。 不仅有专门的机构管理,还制定了与明中叶都城和明帝陵有关的文物保护条例。 这两个地点目前都向游客开放。 但如果想要参观,需要注意遵守当地相关管理规定,保持对文物的尊重。 比如不能触摸、攀爬、涂鸦、摘花等。
1982年,明代皇城和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7年,明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 2015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山东大学等单位对明中都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 随着遗址公园的建设和考古工作的开展,这座曾经被遗忘的城市正在恢复生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