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的历史:华清池上的明帝|重游远古

2024-04-19 -

文博时空/文博时空 by 翟德芳 临潼有秦始皇陵和唐华清宫两大古迹。 参观完秦始皇陵,我们还有一个下午的时间。 吴主任推荐我们去华清池。 我也觉得有必要给女儿女婿介绍一下唐朝的历史,就顺便去了秦始皇陵旁边的华清池。

说起华清池,很多人会立刻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华清池春寒浴,温泉水洗去凝露。侍者扶起脆弱的身躯,这是新祝福的开始。” 确实,华清池温泉能长久地载入史册,与唐玄宗和杨贵妃是分不开的。 它最鼎盛的时期是从玄宗的修建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温泉也预示着唐朝的末日。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池_华清宫御汤介绍

唐华清宫玉堂遗址博物馆

01

华清池:温泉的历史

华清池位于西安以东约30公里的骊山北麓。 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 相传西周时期温泉开发,成为周天子的游览胜地。 据《三秦记》记载,秦始皇早年进一步开发了这一地区,修建了一座宅院,名为“骊山堂”。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修改。 北周武帝年间,大冢宰相宇文护修建了皇塘石井。 隋文帝三年(583年),隋文帝栽松柏数千株,建造房屋。 到了唐初,已初具规模。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命左卫将军蒋行本、工艺大师颜立德在温泉附近修建宫殿、楼阁。 太宗赐名“汤泉宫”,并于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亲自到温泉沐浴。 他还向所有官员提供了皇家铭文。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改汤泉宫为“温泉宫”。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改名“华清宫”。 因华清宫位于骊山,故又称骊山宫或骊宫。 骊山形似锦绣,故又称秀灵宫。 因山名,故宫又名秀灵宫。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池_华清宫御汤介绍

唐代华清宫情况简图

华清宫始建于唐初,唐玄宗即位后开始鼎盛。 唐玄宗命房观规划设计宫殿,在华清宫周围设置官署,并根据山势修建,作为玄宗巡视的场所。 玄宗赐名“华清宫”,取“温泉涌流波涛流淌,华清宫邪气缭绕,难以老去”之意。 因宫殿依温泉而建,故又称“华清池”。 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这里处理政务、商议国事、会见外国使节,年底才返回长安。 当时人们把这座宫殿与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并称为“三宫”。 据清乾隆皇帝编印的《临潼县志》记载,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的40年间,唐玄宗游览华清宫36次,有时一年两次,秘密拜访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 玄宗实际上将长安的朝堂迁至骊山,从而形成了以华清宫为中心的新城。

华清宫御汤池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介绍

华清宫玉堂遗址前的杨贵妃雕像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介绍_华清宫御汤池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迅速衰落。 唐代以后,历代皇帝都很少游览华清宫了。 后晋高祖天福年间,华清宫废墟成为道观,名“灵泉寺”。 到了宋代,温泉周围已长满野草,建筑也已破败不堪。 人们只能根据建筑遗迹进行绘画,刻在石头上,让后人知道华清宫鼎盛时期的样子。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冬十一月西游,宿温泉。 他还重建了华清池(原华清宫)。 华清池和骊山的古建筑,与清初重建后保留的布局大致相同。

1936年,华清池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当年12月,蒋介石进入陕西,以华清池为“旅行大本营”。 他下榻在温泉旁边的五殿,在这里筹划高层军事会议。 随后发生了“西安事变”。 至今,五个大厅的玻璃窗和墙壁上仍保留着西安事变时激烈战斗的弹痕。

02

从头谈玄宗温泉

1959年,华清池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现已建成气势磅礴的华清池风景区。 景区内主要仿唐建筑有唐华清宫玉堂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遗址、九龙湖、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以及飞霜殿、昭阳殿、长圣殿、寰宇殿、禹王殿等一组标志性建筑。 作为探古记,本文不会以当代建筑为重点,主要介绍唐代遗迹。

据调查发掘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唐代华清宫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主要宫殿建筑以温泉为中心,沿山上下分布。 利用地形特点,布置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亭台楼阁。 建筑物依山傍水,鳞次栉比。 宫城周围有城墙,墙外有许多建筑。 1982年以来,发掘了多处唐代华清池温泉浴场遗址。 经考证发现,为唐玄宗、杨贵妃、内臣、皇子等人专用。 这里有详细的介绍。

华清宫御汤池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介绍

星汤是唐太宗李世民专门用来沐浴的。

星辰堂始建于贞观十八年(644年)。 是唐太宗沐浴的汤池。 这也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皇家汤池。 星汤表面呈“北斗七星”形状,分为“豆豉”和“枯觞”两部分。 “豆豉”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16.8米。 南端东西宽4.75米,北端东西宽1.45米。 它与北斗七星中三颗星的方向和形状相似,因而得名; “久一”东西方向呈长方形。 长16.49米,南北宽4米,深0.72米,与北斗七星中最大的四颗星的布局相似。 玄宗年间,将此池改为水库,改名星辰塘,以顺天意,永保李唐王朝的皇位。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介绍_华清宫御汤池

专为唐玄宗李隆基沐浴而设计的莲子汤

莲花汤,又称“九龙汤”,是玄宗李隆基专门用于沐浴的汤。 是唐代华清宫遗址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汤池。 汤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深约1.5米。 它具有独特的形状。 上平面四个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略似莲花; 下平面是正八边形。 池底及四周均铺青石。 池内有两层平台,池底南侧有两个圆形进水口。 。

据《明朝杂录》记载,唐玄宗扩建华清宫温泉,工程宏伟。 安禄山献上范阳白玉雕鱼、龙、鹅、石梁、石莲花。 作品雕琢巧妙,工艺精湛。 玄宗大喜,下令将鱼、龙、鸭鹅放入温泉中,并在温泉上架起石梁。 荷花刚刚从水中浮出水面。 玄宗到了华清宫,到了温泉处,正要脱衣进去。 鱼、龙、雁纷纷展开翅膀,一副要飞翔的样子。 玄宗大惊,下令撤离。 但至今石莲花依然存在。 从莲汤的规模和形状来看,这个记载是可信的。

华清宫御汤池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介绍

专为杨贵妃沐浴而设的海棠汤

海棠塘又名“芙蓉塘”,俗称“贵妃池”。 位于莲花塘西北。 它建于公元747年。 因汤池表面形状如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 这就是供奉杨贵妃的“贵妃池”。 沐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深1.26米,用青石砌成。池内有台阶两级,中间有圆形进水口。此池小巧玲珑,做工精湛,雕刻精细,白居易诗中“温泉水洗去阿胶,侍者无力扶起她”的情景就应该发生在这里。

华清宫御汤介绍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池

清代康陶《华清沐浴图》

绢本设色 长120厘米 宽66厘米 天津美术馆藏

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画家康涛的名画《华清沐浴图》也非常有名。 画中杨贵妃披散着头发,身披丝纱。 两个提着香水的小丫鬟跟着他。 线条多用铁线绘制,流畅、圆润、飘逸; 色彩非常讲究,体现不同服装材质的质感。

尚食汤是皇帝随从沐浴时用的汤

尚食堂是皇帝赐予内侍高官的沐浴场所。 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30平方米。 分东池、西池。 地位高者单独沐浴于西池,地位低者则集体沐浴于东池。 “尚食局”是唐朝廷为侍奉皇帝而设立的机构,故名。 唐宫内还设有上窑局、上社局、上城局、上察办局。 他们的职责和上市局一样,他们的成员也可以享受到这个水池沐浴的待遇。

华清宫御汤介绍_华清宫御汤池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

专为太子沐浴而设计的太子汤

太子堂位于莲花堂西南。 始建于贞观十八年。 东西长5.2米,南北宽2.77米,进深1.2米。 它是用青石铺成的。 太子堂,顾名思义,就是王子沐浴的地方。 史料记载,李承乾、李治、李旦等十位皇子曾在此沐浴。

华清宫御汤介绍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池

03

玄宗梨园:唐代乐舞的发源地

1994年,在华清池唐代温泉旁发现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唐代庭院建筑遗址和汤池遗址,这些遗址是1995年发掘的。及宋代,确定此为唐代华清宫梨园遗址。 这里也是唐玄宗时期梨园弟子住宿、沐浴、练习歌舞的地方。 梨园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史书中关于唐代华清宫布局的空白。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池_华清宫御汤介绍

华清宫御汤池_华清宫御汤介绍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

华清宫御汤池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介绍

唐代乐舞群(上)、舞者(中)、笛子演奏者(下)

唐玄宗自幼精通音乐,喜爱歌舞表演。 他即位后,下令在太常寺外另辟一所管理和教授民间音乐的坊——梨园。 唐代有四个梨园,其中以长安的主梨园和华清宫的“岁嘉梨园”最为著名。 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在华清宫梨园创作乐曲、排练舞蹈,表演了许多中国舞蹈经典动作。

玄宗一生创作了无数的音乐作品。 其中最经典、最著名的是在华清宫创作的《好商玉衣歌》,还有《德宝子》、《凌波歌》等。 据记载,在华清宫的梨园里,玄宗经常吹奏玉笛以奏乐曲。音乐响起,杨贵妃微笑着领歌,或者梨园弟子演奏各种乐器,杨贵妃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白居易的诗“骊宫高入青云,处处闻仙乐”,就是当时情景的写照。

华清宫御汤介绍_华清宫御汤池_唐华清宫御汤遗址

梨园遗址出土的舞妓须弥藻

如今,在唐代华清宫梨园原址上修建了唐梨园遗址博物馆。 是全国第一座梨园文化专题博物馆。 馆内展览由小塘遗址、梨园模型、梨园文物、梨园乐舞、梨园鼻祖五个部分组成。 除梨园遗址出土文物外,还有描述唐代乐舞的壁画15幅。 作为梨园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已成为探索梨园艺术起源的宝地。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_华清宫御汤池_华清宫御汤介绍

关于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