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皇后统领后宫九年,她的谥号有何特殊之处?
统领后宫九年的仁孝皇后,其谥号有何特殊之处?让我们详细看看历史真相吧!
清朝皇帝死后,遗体一般都会放在乾清宫,皇后死后则放在坤宁宫,这是宫规里明文规定的。不过,有一位皇后死后遗体放在乾清宫,这在清朝尚属首例,而且这位皇后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谥号:仁孝皇后。
熟悉清朝皇后谥号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皇后的谥号一般都是以“孝”字开头,以皇帝的谥号结尾。比如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后的全谥号就是:“孝庄皇后仁宣承宪恭仪至德纯惠仪天启圣文”。那么仁孝皇后的谥号为何会和别人不一样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仁孝皇后是谁吧。
仁孝皇后是满族正黄旗人赫舍里氏,来自都英额木昆赫舍里氏,是木忽鲁督抚的一个分支。努尔哈赤统治时期,赫舍里氏成员只参与文书工作。皇太极登基后,赫舍里氏的一名护卫逐渐升迁,在战场上立下功勋,他就是索尼。
顺治即位后,索尼深受孝庄太后的器重,被提拔为内务大臣,开始进入中央权力机构——王公大臣会议。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顺治在临终前,指定索尼为摄政大臣之首。笔者认为,这一任命更多的是孝庄太后的本意。
康熙即位之后,前朝的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排在摄政王最后一位的鳌拜逐渐成为了权力最大的一方。这时,聪明的孝庄想到用联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康熙四年选皇后时,就选定了索尼娅的孙女赫舍里。当年九月,赫舍里从大清门被抬进紫禁城,成为清朝第二位被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注:第一位是顺治废后的皇后)。
康熙与赫舍里联姻,虽然是政治结合,但二人毕竟是夫妻,自然关系特殊,而且在赫舍里的支持下,康熙成功从鳌拜手中夺回了政权,实现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正式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征程。
据说康熙擒获鳌拜后不久,赫舍里便生下了一个小皇子,名叫成虎。关于成虎,《康熙日记》记载道:“皇后所生长子成虎,年仅四岁,生性聪慧,皇上十分宠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成虎四岁时便死在了宫中。康熙十分悲痛,含泪安排了长子成虎的后事。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赫舍里皇后又生下了另一个皇子,取名宝成皇子(即胤礽皇子)。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赫舍里皇后在生下皇子之后便陷入了昏迷,再也没有醒来。清朝堂堂的皇后就这样难产而亡。
康熙伤心欲绝,刚刚有了嫡子却又痛失爱妻,但人死不能复生,康熙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赫舍里所生的嫡子胤礽身上。
赫舍里死后,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下令将赫舍里的灵柩安放在乾清宫,这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待遇,在清朝,也仅此一例。此外,康熙还给赫舍里谥了一个独特的谥号:仁孝皇后。
注:明朝还有一位仁孝皇后,她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正妻许皇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