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走出这里”中国历史上将“勤劳人的吃饭精神”贯彻到底的第一人——辽代张文藻墓的宴会

2024-05-21 -

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

古人认为“死者最伟大”,“待死如生”。 因此,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死后都会有陪葬品。 越富有、地位越高,坟墓越大,埋藏的贵重物品也越多。 一般来说,随葬品都是各种金银财宝,或者是瓷器、青铜器,偶尔也会挖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考古时挖出完整的宴会,影响会有多大?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宴席

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

1993年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出土的宴席

这是1993年在河北宣化发现的辽代张氏墓张文昭墓棺室内的宴会。据说,当时的考古专家看着满桌的酒菜,一千年来完好无损,眼看着它们都被风弄乱了。 他们久久回不过神来,感觉自己都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看着周围色彩缤纷的壁画和房间中央的宴会桌,看起来主人和他的亲朋好友正在愉快地举杯喝酒。 深夜,宾客们酒足饭饱,欢声笑语地离去。 主人搀着喝得醉醺醺的客人出了门,桌上的杯碗盘还没收拾干净……

刚才发生的一切仿佛还发生在我们眼前,我们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

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中的餐桌

这张桌子上摆着各种瓷盘、瓷碗、油灯、水壶等餐具。 盘子里、碗里,盛着煮熟的菜肴、糕点和水果。 虽然菜品、糕点已经长霉、发毛,桌上的梨、桃、葡萄等水果只剩下籽和核,但有些食物保留了当年的颜色,比如放在小黄里的栗子。釉面龙耳碗。 历经一千多年,它们依然光亮如新。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糖炒栗子

这碗惹人瞩目的糖炒栗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却依然完好无损,仿佛刚出锅的一样,油光发亮,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它的甜香。 但如果你想尝尝几千年前栗子的味道,你可能会失望,因为这碗只是空壳。

据统计,墓中出土了20余件装有梨、葡萄、板栗等各种水果和干果的食具。

宣化辽墓群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壁画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宴席

这一桌饭菜看起来档次很高,典型的富贵人家的饭菜。

从这一桌精致的食物来看,张文藻绝对懂得生活。 如果我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工人的劳动精神”贯彻到底的人,没有人会和我争论吧?

除了栗子之外,白瓷碗里还有一串完整的葡萄。 虽然葡萄已被晒干,但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唯一古代葡萄的例子。

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中的葡萄

此外,在墙角的一个密封釉瓶内还发现了红色液体。 经鉴定,发现是酒。 这一发现改变了中国酿酒只见于文献而不见实物的局面,填补了河北乃至中国葡萄酒发展史上的空白。 这瓶酒的出现对于中国酿酒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

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

辽代河北宣化张文藻墓出土酒

历史仿佛定格在这座古墓里,一场一千多年前的晚宴展现在我们眼前。 当时很多人也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宴会怎么可能保存一千年呢? 经过研究,专家发现,这是因为古墓中的湿度比较高,盘子里的食物凝结了一层水,起到了保鲜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墓穴里会举办宴会呢? 专家解释说,在坟墓里放置食物是一种祭祀形式,向墓主献上酒和食物。 这座墓尽力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辽代张文藻墓出土文物分布图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木盒

此外,在美味佳肴的桌子后面,还有一个木盒,木盒的侧面贴满了梵文和中文混合书写的陀罗尼心咒。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壁画_宣化辽墓群

据墓志铭记载,张文藻出生于贵族家庭。 年轻时,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性格刚烈,善于为正义而战,有点像黑帮老大。 但三十岁以后,他的性情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信仰佛教。 卒于辽咸永十年。

除了这场穿越盛宴之外,墓葬中还留下了大量色彩缤纷的壁画,对于后人研究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壁画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张文藻夫妇墓内石棺床及骨灰

墓主张文昭夫妇合葬墓建于1093年,属于中国墓葬艺术史上最后一个黄金时代。 它装饰有大量壁画,并有大量陪葬品。

进入墓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站立的守门人。

宣化辽墓群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壁画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壁画

他们留着契丹式的“调色发”发型,中间的头发全部剃光,只留前面的两小绺头发,做出欢迎的姿态。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两侧的壁画描绘了各种生活场景。 其中一幅名为《孩子们玩耍》的画作,描绘了一位妇女与七个穿着不同风格的孩子玩耍的情景。

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棺内壁画《孩童嬉戏》

这幅画中,地上有磨茶机、红漆盘、茶炉。 盘子上放着锯子、茶拂、茶砖。 茶炉上放着一个茶壶。 白色方桌上摆着书房的四件宝物,红色方桌上摆着茶具、茶碗、茶瓶。 桌子前有一个六层山墙顶食盒。 它细致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泡茶器具和方法,体现了当时茶文化的重要地位,具有非常直观的历史研究价值。

宣化辽墓群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壁画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棺室壁画《三月图》

在涂三乐的另一幅画中

画中6人演奏音乐,1人跳舞

看来是把宴会热闹起来的场面

宣化辽墓群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壁画

辽代河北宣化张文藻墓棺室壁画《侍女​​捧茶》

《侍茶侍女》画的是侍女侍茶,头戴花钗,发髻高高,下着长裙,双手捧茶杯,缓缓前行。 她的面前摆着一张桌子,摆着书房的四件珍宝,旁边的水草红花中立着一只仙鹤。

宣化辽墓群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壁画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棺内壁画《三老下棋》

从前室继续往前走,木门后有一条短廊,上面挂着一幅《三老下棋》的画。 画中三长老身着儒、释、道三教服饰。 中间戴帽子的应该是墓主的形象,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状态。 左下角还有三个表情各异的男生。

穿过走廊,就进入了里屋。

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棺内二十八星座壁画

后室是整个墓室的卧室。

这是夫妻俩休息的地方。

所以空间很宽敞

约8平米

抬头看

卧室的天花板上画着“二十八星座”

就像星空一样

宣化辽墓壁画_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

红色假门和两个女仆

这幅壁画的东墙上有一扇窗户,西墙上有一扇红色的假门。 画中有两个侍女,一个锁着门,一个拿着灯,就像日常生活中一样,小心翼翼地侍奉着主人。

一座千年古墓,雕梁画栋,极其豪华,就像是墓主生前生活的缩影版。 有食物、饮料、酒菜、膝下的孩子、侍奉他的仆人。 这是一幅幸福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墓主张文昭生前的美好生活。

张文藻墓是辽墓之一。 由于没有被损坏,所以壁画更加完整。

宣化辽墓群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宣化辽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河子溪乡下八里村。 事实上,它由10多座辽代张氏家族墓葬组成,其中以辽国子监主事、御史张世清墓为代表。

张文藻和张世清属于同一个大家庭。 M7号墓的主人是张文藻,M1号墓的主人是当地名门望族张世庆。

张世庆,辽代归化府(今宣化)清河县人。 他是汉族人,也是当地的士绅。 辽朝大安年间,宣化遭遇灾难,饿死无数人。 他拿出2500担粮食来救助灾民。 此举无形中缓和了辽朝廷契丹人和汉人的矛盾。 当时的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官。

宣化辽墓壁画_宣化辽墓群_辽阳壁画墓

张家墓出土文物800余件,壁画98幅,面积360平方米。 壁画内容丰富,人物比例准确,姿势生动,线条有力,色彩鲜艳,日期准确。 张家墓内的壁画是辽末汉墓中最为绚丽的,因此被称为“地下艺术画廊”。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张世清墓顶二十八府

其中,张世清墓顶所绘的天文图,将中国传统的记星方法与西方古巴比伦的生肖相结合。 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西合璧的天文图。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壁画_宣化辽墓群

河北宣化辽代张氏墓壁画

这幅壁画描绘了穿着汉服和服头的汉人,以及契丹人。 有趣的是,汉族人都穿着圆领窄袖的汉式长袍。 “窄袖”是契丹服饰区别于汉服的明显标志,这说明辽代汉服吸收了契丹服饰的特点。

辽阳壁画墓_宣化辽墓群_宣化辽墓壁画

河北宣化辽代张氏墓壁画《备茶》

宣化辽墓壁画中,人物和服饰既有汉族又有契丹族,明显地体现了当时契丹与汉族风俗共存、融合的地方特色。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王朝。 共有九位皇帝,历时218年。 很多人对这个王朝比较陌生,但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它都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研究辽代历史,可以去宣化辽墓。 当古墓地宫被打开时,墓壁上自然的色彩和奇妙的绘画技巧,让人仿佛看到了天地间独特的辉煌。 画中的人物,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远离尘世,都将他们的坎坷经历描绘成动人的故事,讲述着一段早已离我们而去的历史。

◎ 贡献者 | 谭宝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